為了防止居民拔花毀綠,物業一紙“有毒”告示,讓剛吃了苜蓿餃子的居民心里不踏實了。
“有個別業主不顧小區全體業主利益,只滿足個人欲望,經常上山拔草、拔花、拔苜蓿,踩踏草坪。物業安全協管員多次勸阻無效后,現在山上的樹木開始噴灑農藥,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請各位業主不要到山上亂踩亂拔,如造成危險,責任自負。”5月24日,一則有關苜蓿“有毒”的告示貼滿了烏魯木齊市倉房溝中路805號小區每個樓門口,這讓一些吃了苜蓿的居民們心生懷疑。“噴藥是不是專門針對小區居民?”
5月30日,該小區居民王女士說,自打苜蓿下來后,王女士的母親便喜歡跟著小區里的老人們上山拔苜蓿帶回家做菜吃?蛇@幾天母親的表情甚是“凝重”,一問才知道是看了物業貼出的通知說苜蓿“有毒”。
王女士認為,老人們拔的都是苜蓿上發的嫩芽,并沒有連根拔起,拔了之后苜蓿還是能一茬接一茬地長,也不傷大雅。
當日12時許,新疆都市報記者來到該小區后山種苜蓿的地方,雖然地表沒有出現裸露,但苜蓿頂部的嫩芽已被人拔掉,不時有腳印走過塌陷下去的痕跡,一些新裝的澆水噴頭也不知去向。
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苜蓿是用來綠化小區的,不是用來吃的,現在正值樹木吐綠時期,打農藥是為了防止病蟲害,不是專門防止居民拔苜蓿而為,貼告示也是為了居民安全著想。
說起苜蓿,物業也是憋了一肚子委屈。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打苜蓿成熟后,小區后山上就沒消停過,每天都會有居民上山采摘,尤其是晚上,說是用苜蓿包餃子好吃。一來二去,苜蓿是剛長出一茬就“謝頂”,從沒長高過。
“我們的巡邏隊員看見居民拔苜蓿,都會勸說,可每次都是你說完前腳走,她們后腳又來了。我們又沒有權利去罰款或是采取強制性措施不讓居民拔。種苜蓿也是為了綠化,都吃掉了還怎么綠化?不光是苜蓿,還有拔草的、拔花的,拔草坪里澆水噴頭的,后山上曾一度慘不忍睹。”物業工作人員說,物業費力搞綠化,居民們卻不拿公共環境當回事。“小區環境需要全體業主共同愛護。不管是苜蓿、榆錢還是芥菜,若是自家種的可以隨心所欲,但若是用來公共綠化的,還請大家口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