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自治
人物:海淀區品閣小區“自管公司”負責人邵里庭
故事:小區業主入股成立服務公司,自管社區物業,物業費從2.74元/平方米降至1.6元/平方米,下降41.6%
2.4萬平方米的小區,沒有物業公司,業主入股成立服務公司,自管社區物業。物業費從2.74元/平方米降至1.6元/平方米,下降41.6%。
不少小區仍為成立業委會努力,海淀區品閣小區2007年就成立北京市首家小區“自管”公司——三自品格社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昨天,本報對話品閣小區原業委會主任,小區“自管公司”現負責人邵里庭。
業主自管因“逼上梁山”
新京報:在小區實行自管,是基于怎樣的起因?
邵里庭:也算是“逼上梁山”。2006年9月,物業公司突然撤離小區。大門無人看,垃圾沒人倒。
最后一名保安要卷鋪蓋走人,我問他工資是多少,他說700元,我自掏腰包給了他800元,比之前多100元,把他留了下來。保潔也要走,我給了保潔750元,依然比工資多100元。這樣把小區的基本運作維持住了。
新京報:沒有另請物業公司?
邵里庭:我們沒少找物業,可小區只有一棟樓,物業公司都看不上。我們想著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先成立業委會,保證小區的基本運作。
新京報:成立了業委會為什么還要組建“自管”公司?
邵里庭:沒有物業公司,小區無法正常運行。在所有業主的同意下,我們決定實行小區自管。2007年6月,以全體業主為股東,業委會作為董事會,在海淀區工商局注冊成立了三自品格社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嘗試小區物業自管。
小區自治應有更多模式
新京報:實行小區自管,取得了什么成效?
邵里庭:進行自管,業主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業主們貢獻花草在院子里搞綠化,開建自行車棚和魚池。在收益和開支上,更是像管一個家一樣精打細算。
用數字來說話,小區的物業費從2.74元/平方米降至1.6元/平方米,收費率卻從原來的40%上升到90%以上,停車費由每月450元降至220元。
新京報:有人提出品閣小區只有一棟樓、2.4萬平方米、148戶住戶,在小型小區實行的自管不一定適用大型小區。
邵里庭:品閣小區是一個“實驗室”,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形成規律性的東西,別的小區可以借鑒,但每個小區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實際,不能生搬硬套。小區自管可以有很多模式,品閣小區模式只是其中一種。
業主應學習物業知識
新京報:十一五期間,是否有相應的政策出臺,推動了小區自治的前進?
邵里庭:這五年間,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小區自治的發展,比如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明確了業主大會和業委會的資格、身份、范圍和作用。2008年出臺的北京市住宅區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確立了業主的主體地位,并且明確了物業公司為服務企業,而非管理企業。
新京報:在小區自治過程中,什么是最關鍵的?
邵里庭:業主掌握的物業知識。業主想要管理小區,不懂物業知識和相關政策怎么行?業主主動學習物業知識,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否則只會一味抱怨和發牢騷。
新京報:品閣小區的自管已經上了軌道,你作為自管公司負責人,在做些什么?
邵里庭:向業主和物業推廣“學習”。我自己編寫、印制了幾本教材,有《住宅物業服務管理質量評估辦法》、《全國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等,明年打算再寫一本業主讀本。
提問十二五
提高業主的自治能力,相關政府部門應重視對業主的教育、培養問題,今后能否舉行關于業主大會和業委會委員的培訓工作?——邵里庭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稱,從明年起將舉行全市性的關于業主大會及針對業委會的培訓,除培訓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外,對業委會、物業人員也將舉行關于業主大會成立、運行和物業管理相關內容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