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購房者更看重居家的感受,這是一種內在的精神體驗,只有通過后期物業服務才能實現。
物業管理在中國起步較晚,因此物業公司給人們的普遍印象是提供“商品房售后服務”。而在新品質主義時代,物業服務品質已經成為房企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建筑保值增值的關鍵。尤其是在拼過綠化和配套后,樓市已悄悄迎來了一場物業管理“軟實力”的比拼。這也預示著樓市已經由有房可居到優房而居的品質進階。
物業管理是樓市下一個競爭點
通過對新品質主義的連續深入挖掘,不難發現,在高品質項目的價值體系中,舒適化和人性化始終是最基本的要素,無論是戶型設計還是社區配套都有充分的體現,目前房子的價值也從看地段、看風景不斷升級,逐步突破了簡單的居住功能,成為一個生活系統,主要特征就表現在對于居住內涵的擴張。
淡季樓市的洗禮之下,拼過了綠化和配套,各項目之間又迎來了一場“軟實力”的比拼。
通過對京城樓市眾多品質樓盤的走訪,記者發現,降低住房的運營成本是現代住宅的發展趨勢,但同時提高售后服務的質量又是房產進一步保值增值的新要求。“當前購房人更看重居家的感受,這是一種內在的精神體驗,只有通過后期服務才能實現。”華潤橡樹灣的項目負責人表示,購房人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憑借華麗的建筑外觀和健談的銷售就將手中珍貴的房票輕易釋放。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董賢均告訴記者,房地產并不是沒有服務,但是能夠形成體系的并不多見,樓市庫存的進一步加劇,房子的售后服務將成為下一個競爭要點。
市場需要有品質的差異化服務
服務,從來不是一個新概念。“過去十年房子不愁賣,大家對產品的服務和要求并不高,因此早期的物業服務只是通過模仿國外來操作,而且多數停留在對硬件管理的階段,這顯然與當前的市場需求已經脫節,”招商物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在華潤橡樹灣的負責人看來,提升住宅的品質是一個系統概念,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后期的開發包括最后的物業,方方面面共同構成品質住宅,良好的建筑只是品質的根基,其內涵還是需要持續的物業服務來體現。
持續了將近一年半的樓市調控政策正在引領樓市步入拐點,而全行業在經歷了調控洗禮之后,對于產品品質化的發展也有了全新的解構,人們對于商品房售后的物業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不僅僅是服務,還需要更加有品質的差異化服務。
目前,特殊的差異化物業服務已經在一些項目中開始凸現,通過整合資源,諸如資產管理、物業經營、物業顧問等業務不僅能夠滿足業主個性化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物業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時也為行業樹立了售后服務品質的新標桿,還加固了持續通脹的環境下,人們對房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