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物業公司招工總數近千名,最終卻僅有60余人達成工作意向——本報昨天報道的此現象,并非寧波物管行業面臨的一個偶發性問題。“我們公司近些年一直缺人,也沒少參加招聘會,但每次都難招滿人,更難招到符合我們要求的人。”參與前天物業專場招聘會的寧波一家物業公司老總感嘆。
為何物業公司招人難?從業人員待遇水平相對比較低,是最直接的一個原因。但這背后,還隱含著關涉寧波整個物管行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深層次問題。如果不及早解決,或將影響到全市數十萬戶居民的日常生活。
“沒有開高薪的膽量”
物業公司招人,緣何開不出有吸引力的薪資待遇?多家物業公司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因為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方面,近些年物業公司人員的工資成本一直在漲。而另一方面,本市的物業收費水平,近10年來一直未有明顯提高。像一些老小區,十幾年物業費按0.3元/平方米/月收取,今天依然還是執行這個標準。
目前,在本市一些物業公司運營成本中,人員工資占比高達70%至80%。在物業收費水平未明顯提高、而要支付人工工資成倍增加的情況下,運營狀況可想而知。在招人時,一家物業公司老總坦言:“我們壓根就沒有開高薪的膽量。”
面臨一個“惡性循環”
待遇低,自然招人難,尤其是招不到高素質的人;物業服務質量難有保證;服務不好,居民滿意度下降,拖欠、拒交物業費;物業收費減少,物業公司更沒錢;更無開高薪攬才的底氣,招人更難……這是目前寧波部分物業公司在發展之路上,面臨的一個“惡性循環”。
“現在這個行業在走的路,就是這樣的一條‘死胡同’。”多家物業公司負責人說。市物業管理協會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現行的物業服務收費定價審核機制,二是物業公司互相之間的無序競爭,三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小算盤”,四是居民在物業服務上的消費理念。
據市發改委收費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本市普通住宅小區的前期物業管理收費標準,實行的是政府指導價,但允許在一定區間內上下浮動。鑒于從前期物業管理轉到正常的物業管理,需要經過房屋交付、業委會成立等環節,一般需要兩三年時間,即一家物業公司接到一個全新的管理項目后,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提高物業收費標準的。
而在攬新項目的過程中,物業公司之間還存在打“價格戰”的現象。而對于房產公司而言,自然是物業收費越低越有利于其售房,他們也會和物業公司壓價。
在房屋尚未交付的前期物業管理期間,這樣較低的物業收費標準,還能讓物業公司有點錢賺,但待業委會成立、業主和物業要簽訂正式的物業服務合同時,隨著管理服務項目的增加,物業公司會發現,按原定的物業收費標準,可能要虧本。而到了這個時候,物業公司想再提高物業收費標準,已經很困難了。
“現在大部分小區業主的物業消費理念,是將收費高低和服務水平好壞掛鉤考慮的;而對于我們企業來說,收費高低只和我們能否維持收支平衡相關。”本地一家物業公司董事長坦言,他們今年準備“退管”幾個提價可能性不大的住宅小區。
如何步入良性循環
如果寧波物管服務行業繞不過物業收費這塊“堵路石”,最終的結果也許是“雙輸”。
一方面,物業公司會因缺錢、缺人而干不下去,這個行業解決就業的社會貢獻度自然會不斷降低。據市住建委統計,從1994年我市開展物業管理至今,我市已擁有物業服務企業308家,從業人員4.15萬人。
另一方面,物業公司如果干不下去,將直接影響到其所服務的全市數十萬戶居民的日常生活。沒有了“管家”,小區的清潔、停車、日常安全等等方面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可想而知。目前,全市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物業項目已逾1800個;市住建委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全市在享受物業服務的居民家庭約有65萬戶。
本地多家物業公司負責人認為,這個行業不應該是一個純粹市場化的行業,必須要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來把控其發展方向。把控的具體措施,可以包括調查、核實物業公司實際的運營成本,重新制訂符合市場的物業收費指導價等等。
“什么時候物業公司敢開高薪招人了,大家也覺得物業服務職業有吸引力了,這個行業也就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了。”業內人士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