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對生物有很強的殺傷力。幸運的是,距地球表面25—
1985年,英國科學家法爾曼等人在南極哈雷灣觀測站發現:在過去10—15年間、每到春天南極上空的臭氧濃度就會減少約30%,有近95%的臭氧被破壞。從地面上觀測,高空的臭氧層已極其稀薄,與周圍相比像是形成一個“洞”,直徑達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衛星觀測表明,此洞覆蓋面積有時比美國的國土面積還要大。到1998年臭氧空洞面積比1997年增大約15%,幾乎相當于三個澳大利亞大。前不久,日本環境廳發表的一項報告稱,1998年南極上空臭氧空洞面積已達到歷史最高記錄,為2720萬平方公里,比南極大陸還大約1倍。
美、日、英、俄等國家聯合觀測發現,近年來,北極上空臭氧層也減少了20%。在被稱為是世界上“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中國大氣物理及氣象學者的觀測也發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減少。根據全球總臭氧觀測的結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1991年總臭氧每10年間就減少1%—5%。
自30年代以來,氟氯碳被廣泛用作冰箱、冷凍機?照{等設備的制冷劑,聚氨醋泡沫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中的發泡劑,氣霧劑制品中的推進劑,電子線路板、精密金屬零部件等的清洗劑及煙絲的膨脹劑等。哈龍則主要用作滅火器中的滅火劑。上述化學物質非常穩定,排到大氣中可存留數一年,甚至100年左右,因此最終會破壞臭氧層。
大氣平流層中距地面20—公里的范圍內有一圈特殊的大氣層,這一層大氣中臭氧含量特別高。大氣平均臭氧含量大約是0.3ppm,而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10ppm,高空大氣層中90%的臭氧集中在這里,所以叫它臭氧層。
臭氧層在保護地球方面具有特別的功能:對于太陽光中與生物無害的可見光和A段紫外線,將它們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讓它們到達地面殺菌消毒,又不至于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說臭氧層是保護地球的無縫天衣。
空調、電冰箱用的制冷劑氯氟烴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烴在低層大氣中穩定,游蕩10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同溫層,直至穿出臭氧層。穿出臭氧層后,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氯氟烴迅速分解,產生氯原子,氯原子極為活潑,專門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層逐漸變薄,出現空洞。
人類已經把1500萬噸以上的氯氟烴排放到大氣中。進入大氣中的氯氟烴,只有一部分參與臭氧層破壞作用,大部分還在大氣中游蕩,因而,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產和使用氯氟烴,臭氧層仍然會繼續遭到破壞。何況,除了氯氟烴外,工業廢氣、汽車和飛機的尾氣、核爆炸產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幾十種化學物質,都是破壞臭氧層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