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報訊(實習記者吳長虹攝影報道)他沒讀過書,卻自學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被稱為“三語達人”;他不是黨員,卻用黨員的先進性來要求自己,事事爭先。他就是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燕兒窩街道辦事處紅雁池社區安全保衛員——馬繼業。
9月17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在紅雁池社區見到了71歲的馬繼業。他頭戴白色涼帽,胸前掛著安全保衛員工作證,熱情地和遇見的每一個人打招呼。
“這些都是老街坊、老熟人了。”馬繼業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在紅雁池集貿市場附近的十字路口上,有一些攤販將攤位擺在路邊叫賣。馬繼業走過去,客氣地對攤主說:“這里不允許擺攤,請將攤位搬到那邊的市場。”有的攤主很配合,但有些就比較刁蠻。
馬繼業勸說道:“在這里擺攤很不安全,過往的車輛多,發生事故了怎么辦?”攤主聽了這番話,開始低頭收拾攤位。
馬繼業沒讀過書,2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汽車做學徒,后來自己開車到南北疆跑運輸,為了方便交流,馬繼業開始自學民族語言,最后他逐漸掌握了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
“我開車全疆各地跑,從來沒有因為溝通不便帶來工作上的麻煩。”馬繼業自豪地說。
2001年,從紅雁池電廠退休后,馬繼業被社區保衛處聘請為安保人員,在門崗負責盤查社區進出人口和車輛。馬繼業上崗后,針對出入社區的不同民族人員,用不同的民族語言進行詢問,給社區工作帶來了不少便利。
馬繼業說:“只要我在這個崗位上,就要遵守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職責。雖然崗位很普通,但是我不能因此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去年6月份,馬繼業腰間盤突出發作,但他一直堅持在崗位上,直到9月底病情嚴重到走不動路才在家人的勸說下住院休息。
今年3月中旬,紅雁池物業公司的祝經理來到馬繼業家,請他繼續擔任社區的安保工作。
祝經理告訴記者:“馬師傅工作認真、熱情,而且還懂三種語言。我們的安保人員不可能各個民族都有,但是只要馬師傅在,就不存在語言溝通方面的問題。他可是我們社區的一個‘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