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報訊(記者如歌攝影報道)“真羨慕!我們小區也有這樣一支物業自治隊伍就好了!”這是爆料人、烏魯木齊市居民韓義去親戚家拜年后的一番感嘆。
“幾位老人輪流值班,還負責出租小區的倉庫、收停車費。現在,這個小區不但不收物業費了,而且業主的停車費也比其他小區便宜很多,特別是逢年過節,他們還給業主發份子錢、送雞蛋、送清油呢……”韓義羨慕地向記者介紹著他耳聞目睹的事實
耳聞目睹自治小區
大年初五,記者慕名找到了位于烏魯木齊市南昌南路的建銀小區。一個普通的大門,里面是一片老式的多層樓房。大門右側就是門衛室。門衛室門口的右下方立著一塊小黑板,上面是業委會催繳2月份停車占道費用的通知;門衛室門口的左上方貼了一張大紅紙,上面是業委會公布的《
一位60多歲的老人正在值班室里值班,桌子上的車輛進出登記簿上整整齊齊地記錄著每一天進入大院的車號,車號后面是勾勾叉叉的符號,有的是文字備注。值班的謝老爺子說,從這些符號就能看出哪些是已買月票的業主車輛,哪些是停泊在大院里的外來車輛、哪些車輛已經收了多少錢的停車費。
業主委員會副主任陳海珊正在值班室里那個小小的套間里辦公。在這個不足6平方米的小小空間里擠放著兩張辦公桌和一張長沙發,后面還有一個家用小立柜。陳海珊笑著說,這是他們從業主不要的舊家具里揀來的,當做了業委會的檔案柜。墻的正面貼著一張用毛筆寫的《門衛崗位責任制》,側面貼的《烏魯木齊市物業管理行業自律規則和誠信服務自律公約》,桌面的玻璃板底下壓著兩篇裁剪下來的文章:《業主必須是房屋所有權人》和《車停小區被撞,物業該不該賠錢》。
細看那《門衛崗位責任制》,其中幾條特別讓人欣慰,比如“門衛對進出小區的車輛,特別是拉貨搬家的車輛,要進行問詢、檢查、登記”、“對進出小區的陌生、可疑人員進行詢問”、“收廢品、清洗抽油煙機者和小商小販,沒有住戶引領,不得進入小區”。
小區自治有高招
72歲的陳海珊,是這個小區五屆業委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見證了小區物業管理從無到有、從外聘到自治的全過程。
陳海珊回憶:這個小區的業委會從1995年小區建成時就有了,目前管理著298戶700多居民,因和其他小區共用一個大門,所以,進進出出的是400余戶人家千余居民。當時,小區用的是外聘物業管理,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了2008年8月,該外聘物業管理虧損嚴重,最后不得不“走人”。
誰來進行物業管理?是繼續外聘,還是自治?經會議研究,90%的業主主張自己管自己?墒蔷幼≡谛^的大部分居民是退休人員,這就意味著:能站出來為大家服務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不但要為全體業主說話,還要為業主做事,路燈不亮了、下水道堵了、垃圾箱滿了……這些婆婆媽媽的事,都要一并包攬了。
2009年3月,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被選了出來,成立了第二屆業主委員會。幾位老人沒嫌麻煩,而是想著怎么為業主謀利益。
第一件事:清理小區里23間車庫,收益歸業主所有。該小區就在北園春水果批發市場附近,小區的23間車庫就是這個小區的財源?芍,部分車庫被私人占有或閑置著,業委會則下功夫對“死庫”動了刀子,盤活了倉庫,統一了租金,使車庫得到了充分利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第二件事:嚴格收取車輛占道費。陳海珊說:“這是小區物業收入的另一個主要來源。從2014年起,我們又出臺了新的收費標準,業主每月60元,租戶每月90元,一次性交半年可減一個月,交一年可減2個月。雖然費用有所提高了,但業主也沒什么意見,因為比別的小區,我們仍然是便宜的。”
業主共享物業盈余
聽說記者對業委會給業主發錢發物的事感興趣,陳海珊轉身從“檔案柜”里拿出了發錢《通知》和業主簽領的《福利領取表》。只見《通知》上寫得明白:“為使業主高高興興過雙節,經業主代表擴大會議研究決定,每戶發放福利200元,憑本小區業主房產證領取”;而領取表后面一個個業主的簽字,我們可以想象到業主領錢時的快樂景象。
陳海珊高興地說:“去年國慶節和中秋節前,我們貼出了這個通知,好多業主覺得不可思議,就專門跑來問我們是真的嗎?因為沒聽說哪個小區業主委員會給業主發錢的事。所以,他們就把在小區領到錢的事當做一件自豪的事,逢人便講!
這樣一來,兩項收費額年收入可達到18萬元,除了必要的物業支出外,還有盈余,盈余的部分都是業主們的,所以業委會就擇時用不同的形式把盈余分發給業主。
自治面前也有困難
當然,業委會的工作也并非事事一帆風順。剛實收取車輛占道費的時候,個別業主有抵觸情緒,就是不愿意交費,可這個工作反倒是其他業主幫著做通的。一次,一個業主不交費用還強詞奪理,這個業主的鄰居就出面善意勸解并悄悄幫這個業主交了月費,這個業主知道后不好意思了,給鄰居還了錢,主動交了費用。
盡管事事努力欲做到更好,但業委會的成員畢竟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比如,爬高更換路燈、摸低疏通下水道,還有其他更沉重、更艱難的工作,業委會的老同志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陳海珊說:“我們這幾個老人,家家親朋都有勸過,認為都這把年紀了,在家安安穩穩歇著多好,非要管這些閑事?可我們現在已經難以放下了,對小區的事了如指掌,一天不想小區的事,心里還沒了著落呢。既然大家信任你,你就要把大家的事裝在心里!
陳海珊認為,管理小區也像管一個家,要算著過、省著過!坝行┗,請人來干,一個電話就能搞定,可細細一算賬就心疼,就說這通下水道吧,請人來一開口就是800元,我們自己干頂多三四百,所以再臟再難,只要能做的我們都自己去做,現在通下水道的鉤子、耙子、勺子啊,樣樣俱全,都是我們自己做的,管理就是服務,沒什么怨言,何況只要小區居民能幫的,他們都會幫的!
說到2014年,陳海珊說業委會已有了規劃:創造條件,在小區里種些花草,搞搞綠化;另外老樓的樓道里黑乎乎的,希望能粉涮一新;再就是計劃給小區做個像樣的門頭,讓小區更漂亮起來。
這些一個月拿著1500元左右勞務費的小區“管家們”,每天都這么樂呵呵地管理著小區。新的一年,他們將繼續忙并快樂著、充實著。